日前,记者从绵阳市工商局获悉,今年绵阳市在对家用电器质量抽查过程中,发现家电维修问题引发的纠纷较多,部分家电维修人员有“造假”现象。
市工商局执法人员梳理这些纠纷投诉后发现,维修“造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造假。不法维修商,在搜索网站或电话查询台中以某品牌维修商的名义登记,谎称是该品牌特约维修站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二是冒充行家。很多“假”维修人员并不懂维修,上门后只是简单询问产品故障,草草检查便做出判断,更换配件,不解释故障原因,即便解释也会使用消费者根本听不懂的术语故弄玄虚。三是乱收费。收取上门费或者检查费,却无法解决问题。导致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
相关链接
如何识别问题维修?
如何识别维修“造假”,市工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维修人员上门后,消费者在接受维修服务前要注意查验维修人员工作证;维修前要约定好维修步骤和费用等内容,消费者应要求维修人员在承修单据上填写维修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故障现象和维修要求;同时,注明维修材料的产地、规格和型号、销售价格、数量、维修费用、维修时限和保用期限等。产品维修后,维修者应出具维修保用凭证,并注明维修产品故障情况、原因保用期限等。有些消费者往往轻信售后的口头承诺而不填写维修记录,在经过多次维修后因提供不出维修记录,而被告知不符合退、换货等有关规定,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保存相关证据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