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巴洛克建筑特点
巴洛克建筑风格给人的整体特征:
1.波浪行曲线与曲面形成动态建筑
2.利用透视术增加层次,夸大距离,体积感强
3.建筑部件短折,不完整,形成不稳定形象,如折断的或双层的檐部、山花
4.柱子不规则排列,增强立面与空间的凸凹起伏和运动感
5.室内运用曲线曲面及形体的不稳定组合,产生光影变化
6.强烈的装饰,雕刻与色彩
7.用互相穿插的曲面与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建筑代表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17世纪初,C.马代尔诺建造了罗马圣苏珊娜教堂。该教堂大致仿效耶稣教堂,即在内部突出了主厅和中央圆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但比例更为高峻雄伟,门面的细部安排层层曲突,愈近中央大门愈明显。建筑的立体塑形复杂多变,动态强烈。此外马代尔诺还担任了对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改建和门面建筑设计,使其更符合巴洛克风格。
G.L.贝尼尼和F.博罗米尼,前者的代表作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作者巧妙地将圣徒、天使和圣灵之光与建筑相结合,使其更富有热烈奔放的巴洛克特征。后者的代表作有四泉的圣卡洛教堂、圣伊沃教堂等,在这些建筑中,他运用凹凸多变的曲线和多种几何形体的复杂交错,使建筑从整体布局到细部安排都能独出心裁。另外,彼得罗·达科尔托纳、C.拉伊纳尔迪、小M.伦吉、C.丰塔纳等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设计了许多巴洛克建筑。
威尼斯圣玛丽亚大教堂,在意大利北部,B.隆盖纳设计了威尼斯的圣玛丽亚教堂,G.瓜里尼则设计了都灵的圣洛伦佐教堂和圣辛多内礼拜堂。传播于欧洲各地的巴洛克建筑,又与当地的建筑特点相结合,从而形成各自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