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群经济成为了时下热点。社群经济到底是什么?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交流、协作、影响,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
事实上,如今的电商行业,是否都需要用社群经济来凝聚消费者?还是社群经济只是互联网大潮中的昙花一现?我们先来看看两个社群经济的典型代表与其特点。
“罗辑思维”约等于“百家讲坛”
罗辑思维作为一个围绕知识、道理和通识为中心的脱口秀节目,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但同时以“有种、有料、有趣”的氛围用轻松的话语探讨严肃话题,是迎合当今社会“精英主义”的一种互动,也是以“价值观”起家。用老罗的话说,就是“读书是很痛苦的事,那让我替您读,读完了我给您讲,您玩您的游戏,给我一只耳朵就行。”
说到底,如果把所谓的“有种、有料、有趣”等标签去掉,其实也就是一个“大众化”的央视节目《百家讲坛》而已。有人说不对,罗辑思维是小众的,是精英,有十万粉丝上限,不算大众,但笔者认为,罗辑思维所传递类似于成功学一样的思维,确实是面向大众的。而我们看罗辑思维主要产品是什么?书,这个产品切入点确实符合了整档节目的调性与价值,甚至催生出一种“买我的书你就赢了”的感觉,但事实上就像某矿泉水的广告语一样,“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水的搬运工”——“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是知识的搬运工”。而由于这种特性,罗辑思维也局限于“书”这种产品载体,噢,当然老罗的商城也卖配饰、文具、 家居 产品,可能是让买的消费者用来标榜自己拥有该谈话节目的价值观,但冒昧的说一句罗辑思维教你这么多道理是教你买首饰的吗?
笔者认为,罗辑思维是一个好节目,用干货、知识成功了建立一个社群,但是却在社群价值与经济价值转换方面做得很失败——你说读书痛苦你却给我卖书,罗辑思维一点都不逻辑。
小米的产品社群
小米是社群经济另一个极端。小米的社群经济是建立在产品之上,延伸到各个方面,我们统称为:需求。而且变成了一个独特的结构闭环:产品——社群——需求,产品是基石,是支撑整个社群存在的基础;社群是入驻商户,是忠实粉丝,也是整个社群运转的核心参与者;需求则是最终产物以及下一代的产物。
这种模式无疑是目前最成功的社群经济,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小米手机主攻的高配低价的市场,首先给人一种很“技术”但又很“平民”的感觉,和很多牙膏广告经常说到的“XX%牙医会选择XX牙膏”其实是一个道理。而且由于价格亲民,门槛低,更容易聚集粉丝;我们可以看到小米论坛上,刷机、APP开发、功能开发、体验交流帖子是主流,同时也有还有随手拍,酷玩帮,1元的体验评测、米兔等塑造社群娱乐文化的内容。这种社群的价值是相当高的,因为他们之间实现了用户的交流,同时这种交流是围绕在产品周围的,活跃度极高,而且当有下一代产品或者衍伸产品推出的时候,这个社群会更加容易接受,迅速产生经济价值。
社群经济对电商的影响
目前的电商行业趋势,是一种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我们更应该思考哪些类型的电商适合建立社群经济,哪些不适合。笔者认为,社群经济能够带来一定增量,有利于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但不应盲目跟风复制。
以阿里巴巴的天猫平台为例,其销售模式是类似于百货商店一样的选择,各个类别区分明显,而社群经济在这方面的作用应该是加深品牌在类别中的突出作用。比如说一个消费者逛天猫,有手机的消费需求时因为看到过小米的评测,而决定买小米手机;有家具的消费需求时因为看到过林氏木业的家具搭配攻略,而选择林氏木业的家具;有家电需求时因为看到.....在平台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粉丝,提高品牌知名度,才是众多电商商家需要在社群经济中应当学习的东西,而非盲目把自己变成下一个罗辑思维,下一个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