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2017年中国家电产业必然会迎来一场巨变。其实,早在2016年,催生中国家电产业变革的四大信号就已经提前浮出水面。
作者:常新
苦也罢,累也罢;喜也罢,忧也罢;对于中国家电产业来说,2016年市场竞争大幕已经徐徐落下。
提及2016年的中国家电产业,可以说一时间所有家电人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就涌上心头。其实在很多人经历的家电市场磨难、喜悦背后,却悄然成为中国家电产业在2017年最为主要的四大变革信号。
信号一:买东西的人变少但买东西的钱多了
买家电的人在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单一用户的购买力却在增加,这也是家电业悄然间出现的新变化。
最大的变化,出现在今年的双11电商狂购节期间,整个双11的家电产品销售均价出现7%的上涨。其中家电一哥海尔的销售均价上涨16%。
就是说,买家电的人在减少,但是买家电的钱却在增加。关键就在于,老百姓越来越希望买好东西,买合适自己的家电,而不再是便宜的家电。
如果说,品质消费、高端消费在2016年中国家电市场上,只是刮起一场微风;那么,这场微风将在2017年的中国家电市场上,聚势引爆后刮起一场旋风。
当然,这也意味着,过去20多年以来的低价格驱动家电市场销售、出货的时代,应该要落幕。(当然2017年家电企业还将面临原材料的涨价,因此告别低价格恶战,推动消费升级,不只是消费者,还是所有家电厂商的共同心愿)
信号二:线上与线下都不是家电商战主角
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的争夺战,在中国家电市场已经打了3年多。实际上,当线上线下打的酣畅淋漓之际,真正的主角却始终没有说话。
无论是过去两年,线上与线下抢用户、拼低价、抢蛋糕,还是最近一年,线上与线下相互进入各自的主导市场领域,上演贴身肉搏战。其实都是在探索一条"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零售新模式。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过去几年并不是偏向实体店,或者电商网店。而是选择最能聚集用户资源的渠道,永远追求的都是商业利益最大化。谁能聚焦更多的用户资源,谁就会获得厂家产品、促销资源的支持。
可以看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家电品牌、家电零售渠道的变化已经提前上演,那就是用户需求和厂家资源一定会向有竞争力的家电品牌和渠道进行集中。(这一轮的家电原材料涨价就踢爆家电业新一轮洗牌的大门,事实表明一些家电企业迟迟不涨价,就是倒逼市场洗牌)
信号三:家电实体店不是生意是事业
有资源的家电零售渠道,才有未来。而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店。今年以来,苏宁易购、京东、阿里都在往线下拓展,发展线下实体店。实际上,线下的零售商应该是更了解当地的用户,又能提供很好的现场体验。这与线上的网店平台形成"各有千秋"的差异化竞争。
未来一定没有线上、线下的区别,有的只是能不能利用自身资源,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能力。对于很多家电品牌的专营店来说,无论是海尔、美的,还是海信,格力,都是企业和品牌在当地的文化中心,是销售中心、消费潮流中心。还是物流中心、服务中心。
家电实体店的未来就在于,要充分整合各方的资源,紧密联接起来之后,将自身的优势面向用户需求进行引爆和释放,成为厂家与用户交流的最后一环。(最近几年,有说家电实体店是被电商干死的,还有说是被高房租压死的,其实是被自己的传统观念思维带进死胡同的。家电实体店可以说在未来仍然是大有前途,是家电厂商手中的香馍馍)
信号四:家电互联网转型陷入两大歧途
家电企业和商家的互联网转型,并不是今年才出现,早在三年前便开始了。却普遍存在两大转型误区:一是,将原本的线下卖货,搬到线上卖货,然后降价促销,就认为是O2O转型;二是,注册微信公众号、建立QQ群,就是搞粉丝营销。
其实,所有家电厂商互联网转型的核心,就是压缩时间、缩短空间、提升效率、消灭库存,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发展到抢夺用户需求的阶段。
对于价格战,过去20年、30年来很多家电厂商很喜欢。原因并不复杂,并不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就是库存太多,消灭库存。最终却是三败俱伤局面,谁都没有得到便宜。
解决库存的最大办法,不是降价,更不是线上便宜卖货,而是打通渠道的两脉:抓住用户需求的精准判断力、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强大服务力。善变的用户,才是所有家电厂商最大的敌人。
2016年如果不是7月底8月初的那场高温,大量空调企业都要被高库存压死、套牢。其实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高库存的问题是年年有,但是来自于高温天气的好运气,却不是年年能碰到。(家电厂商的互联网转型,不是从线下到线上,更不是打低价格战,而是真正利用互联网工具,抓住用户的需求,打通时间和空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