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历史三千年,王府井历史七百年,紫禁城历史六百年,北京饭店历史一百一十六年, 在这里建一所既可延承传统文化又可面向新生活的顶级宅邸,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挑战。2011年,北京饭店二期工程从紫禁城旁的这块风水宝地拔地而起,其中的高端住宅沿用晚清贵族载霞府邸旧名“霞公府”,显示出这座住宅的历史渊源。建造者们满怀理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完成了这座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顶级人文宅邸。
积淀深厚历史文化的皇城宝地
霞公府地处紫禁城东侧一千米,王府井大街南口北京饭店北侧,这片土地自1285年元大都竣工以来就成为中华商业第一街。今天的王府井大街元代称“哈达门丁字街”,是元大都文明门(俗称哈达门,因哈达大王府在文明门内)附近繁华的商业街区。明清两代,王府井大街更是权贵名家云集的“专属居住区”:明代“三杨” 之一的杨溥,大学士李贤以及严嵩府邸均在霞公府周边;清代,王府井地区的王公、贝子、贝勒府邸有十三家, 晚清军机大臣府邸有十一家。霞公府所在的霞公府街原称“理藩院后胡同”,宣统年间改名为“霞公府街”,此“霞公”便是爱新觉罗•载霞,他是康熙第十五子恂恪郡王允禑之后。到了民国时期,霞公府一直作为铁路局的办公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霞公府所在地曾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原址。老舍、赵树理、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侯宝林等许多文艺界名人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他们出色地领导了国家恢复时期的文艺整顿和复兴工作。其中,老舍先生的许多作品就是在霞公府和丹柿小院里完成的,如《茶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等。
是建造更是创作
霞公府的建筑设计由国内著名的中国中元工程公司完成,中元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所属全资企业,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甲级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连续多年被亚洲建筑师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建筑设计企业之一。在这片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的宝地上建造住宅,来自中元的设计师既要注重对紫禁城传统文化的延承,又必须融入社会新精英人群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师在建筑形态上非常注重中华文化的表达,霞公府地上建筑面积约为三万五千平方米,建筑沿东西轴线方向打造出中国人习惯的传统围合空间——整个园区由南、北两栋建筑围合成一片意境园林。建筑外立面采用大尺度的西班牙橙色陶板竖肋,暗喻中国传统竹简,与老北京饭店一百多年的历史沿革形成呼应,同时赋予了建筑历史感与时代感。今天,当人们走近霞公府,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传统大美与时代风尚的丝丝融合。
霞公府的建造过程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它的室内设计是中国新装饰主义的杰出代表作。谈及霞公府,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邱德光先生说:“我以新装饰主义向紫禁城致敬”。霞公府主力户型面积在430平米至590平米之间,均为三居至四居的精舍大宅,由邱德光先生担纲设计,霞公府的室内空间设计呈现出中国式巴洛克和ArtDeco的融合风格。巴洛克是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和浪漫主义;ArtDeco风格发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设计上追求时代感、运动感、速度感。邱德光先生在霞公府的风格融合上花费了很多心思,例如使巴洛克的线板富于变化,让它变得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简洁大方,同时还融入了现代生活的节奏与习惯。这种融合的初衷是希望让钟爱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喜欢西方现代风格的居住者不会被巴洛克的稳重硬朗所拘限,在充分享受西方时尚居家生活的同时,又可在中西合璧的家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意境。
七百年打磨出的醇熟生活场
进入新时代,霞公府门外的王府井大街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商业金街,高端商业和顶级文化艺术的融合让王府井充满了新时代的魅力。七百多年的打磨,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都已尽善尽美。交通——公路、地铁、铁路、航空,去往不同类型的交通枢纽,霞公府都是京城交通网络的中心圆点,路程均衡快捷;商务——霞公府本身就地处王府井办公区,东邻CBD国贸办公区、崇文门办公区、朝阳门办公区,西侧有金融街办公区,同时处在北部中关村创业圈与南部亦庄开发区的中点;商业——王府井百货大楼、新东安商场、东方新天地、乐天银泰、澳门中心等大型综合商场近在咫尺;教育——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启蒙的发源地,王府井附近的许多名校都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同时也拥有最为先进和开放的现代教育资源;文化——这里有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人艺、王府井图书大厦、三联韬奋书店,还有在建的嘉德艺术中心和隆福寺高端艺术品交易区,霞公府所在的区域一直作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功能核心区。
王府井霞公府,这座京城顶级人文宅邸,已将丰硕的城市文明之果酝酿成美酒,为巅峰人士的生活带来醇厚与甘甜。邻紫禁城,老北京纯正的历史文化与王者风范萦绕身边,居霞公府,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已臻于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