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巨头争抢“客厅经济”入口 家电企业或成配角
近来,以阿里巴巴、小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争相推出面向家庭的“客厅”战略,希望抢占未来“客厅经济”的入口。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家电企业过去一直在为外资品牌打工,虽然中国企业释放了产能,但品牌和利润却被跨国企业所掠夺。如今,在“客厅经济”的竞争中,面对已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互联网巨头,传统家电制造企业或将再次沦为配角。
互联网巨头抢占“客厅”入口
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娱乐事业部(以下简称阿里数娱)近日发布了以优酷为中心的阿里巴巴多屏升级战略,并提出了阿里巴巴家庭娱乐战略的愿景——构建“华人华语地区家庭娱乐内容第一生态”。
同时,阿里数娱还推出了智能电视合作联盟战略,启动“TV生态Inside计划”。目前,与阿里数娱合作的智能电视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台,加入阿里数娱“TV生态Inside计划”的合作伙伴包括海尔、康佳、长虹、海信、创维、夏普、飞利浦、微鲸等。
阿里数娱总经理李捷表示,在家庭娱乐战略中,阿里巴巴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借助自身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方面的优势,通过与华数、CIBN等内容商在内容上紧密合作,以交互和内容为发力点,为整个大屏生态赋能,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为全球千万家庭带来更加创新、个性化和丰富的大屏娱乐体验。
除阿里外,还有多家互联网厂商也在抢占“客厅”。今年6月,聚力传媒发布家庭互联网战略,宣布将全面发力家庭互联网产业。聚力传媒总裁米昕当时表示,中国家庭互联网行业的现状是入局者虽多,市场格局却未形成。聚力传媒将紧跟政策,以资本的全端布局来赢得大屏市场。
另外,乐视、小米也在凭借自身打造的互联网生态,全力争夺“客厅经济”的主导权。为完善生态链,乐视网还以22.67亿港元入股TCL多媒体,双方宣布将围绕“客厅经济”和大屏用户,探索创新产品的共同研发、优质内容和垂直服务领域的用户联合运营、打通用户价值变现体系。
在易观智库看来,智能电视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外的客厅第四块屏幕,是客厅的核心媒介形式。而中国经济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家庭宽带的降费提速,为探索客厅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掘金。
“客厅”成下一个重量级市场
业界认为,具有大屏化、开放化、智能化特征的智能电视蕴藏经济价值,随着智能电视用户规模与活跃度不断提升,其承载的视频内容、应用、增值服务具备巨大想象空间。
显然,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客厅经济将是下一个重量级市场。目前,互联网企业正在重塑电视产业链,为客厅场景注入更多盈利空间,而行业未来将会以硬件为入口,向内容端、应用端增值。
米昕表示,从2011年至今,PC及移动端的流量已到天花板,而随着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电视大屏将成为最后的“流量金矿”,其承载的视频内容、应用、增值服务也有望迎来巨大增长空间。
互联网电视的大屏魅力有望把用户和厂商重新拉回客厅。招商证券研报指出,智能电视互联网生态的构建自2014年风起业界,随后硬件厂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合推动了用户运营迅速进展,预计2016年将是互联网智能电视业务真正意义上的变现元年。
在互联网厂商的推进下,传统电视企业近年来也纷纷通过“互联网+”以及与内容厂商的合作来布局客厅经济。来自海信电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Q3,公司互联网电视用户数超过2000万,其中国内用户数超过1700万,随着用户数量积累,运营条件逐渐成熟,预计公司2016年运营收入1.5亿元,并首次实现盈利。
传统家电厂商或再沦为配角
易观智库的研报指出,未来客厅经济的竞争将以优质内容为底层根基,以智能电视为媒介形式,结合家庭智能硬件生态系统,围绕用户客厅场景展开。同时,用户的数字娱乐需求也会延伸至泛生活服务方面。
阿里数娱事业部TV联盟总经理贾伟表示,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电视产业链,已经发生了质变,演变成了今天的由硬件+软件+交互+内容+应用等为主的智能电视生态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不但在变长,而且变得更加立体。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产业链,必然是不同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共同完成。
据奥维咨询统计,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有5个互联网电视品牌,2015年新增了9家,预计2016年还将有4家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玩家”。
面对互联网电视带来的客厅经济商机,阿里数娱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内容重要性的不断提升,过去人们选择电视关注更多的是硬件品牌,未来则会同时考虑硬件和内容服务。阿里不会发布阿里电视,阿里的核心在于内容、数据和运营。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市场,阿里数娱曾通过对盒子厂商的补贴政策,使市场上众多OTT盒子厂商采用其YunOS系统。现在,在互联网电视领域,阿里数娱也希望通过“TV生态Inside计划”,为那些没有能力做系统的电视厂商,提供阿里YunOS系统,为缺少内容的电视厂商提供视频内容。
在业界看来,此举无疑将大幅降低互联网电视的进入门槛,对一些技术实力相对有限的硬件厂商来说,能够通过该合作来弥补自身技术短板和内容瓶颈。而与此同时,不利的一面则在于,也可能沦为互联网巨头的打工仔,在产业链上陷入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