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接口标准化等挑战
尽管物联网会对产业升级产生种种影响,但其并非无所不能。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峰认为,大家对物联网的期待有些过高,眼下物联网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接口有待标准化,而数据若想体现价值,必须建立在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
梁泉亦表示,产业升级路径的价值在于数据采集、分析和最后落地,能提升产业决策,提高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产业,但也面对相应的挑战。首先,升级路径从东部到西部,在各行业里面分布不均,简单讲就是产业与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融合滞后,拖慢了整体升级进程;其次,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已处于较好的位置,但核心技术跟基础还需进一步提升;最后,ICT产业链上下游也面临着来自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升级挑战。
梁泉建议,不同操作系统、协议、联盟、云平台之间的技术乱战需要改变。毕竟物联网和产业深度结合,将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新高度,这将考验国家标准、基础设施和全产业链。
“至于互联,单体设备的连接价值并不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单体设备很难去大规模启动消费级市场的原因,核心的云技术和普及规模都不可或缺。”联想集团副总裁、新业务拓展部总经理白欲立认为,相较而言,目前企业对物联网的布局重点在2B(TOBusiness即对企业的公司)市场,2C(TOConsumer即对消费者的公司)市场还没被真正启动。
京东IT数码事业部、品牌合作与发展部总经理汪延领则认为,物联网的排头兵产业将产生在高端物流以及个人健康安全类的应用上。物联网先在这两产业得到广泛应用,才能从2C市场反过来激发2B市场。
《《《
人物专访
腾讯QQ物联副总经理毛华:
物联网硬件不是一锤子买卖 厂商需延伸商业链条
还没下班,手机里的信息提醒孩子在几点几分已经放学回家,因为家里的摄像头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安防功能,而是具有了人脸识别能力。在设备上“激活”QQ号后,可以跟设备实现“对话”。
这些看似科技感十足的场景,未来通过腾讯QQ物联就可能实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QQ物联副总经理毛华透露,QQ物联预计在7月底公测。“相较于阿里和京东有强大的电商基因,腾讯的售卖能力相对弱一些,所以一定要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即发挥社交关系链和音视频能力,在用户端建立起人跟硬件的关系。”毛华说道。
所谓的“硬件社交”逻辑在于,使智能硬件厂商不再只是“一锤子买卖”的产品售卖者,而是通过后续为用户提供服务和内容,延伸商业化链条,由此释放物联网的想象空间。而造平台生态是BAT(百度、阿里和腾讯)的惯用打法。针对物联网,尤其是离用户较近的智能硬件,除了腾讯用微信、QQ同时摸索,阿里、京东等都在布局。
硬件商需深度开发设备功能
NBD:您能介绍下目前有哪些硬件厂商已经接入QQ物联平台?是否存在同质化竞争?
毛华:目前,该平台接入的70%硬件厂商为中小企业,传统家电厂商也有,但不方便透露具体品牌。整体上,硬件厂商的能力参差不齐,产品确实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很多硬件厂商没有深度挖掘设备的功能和能力,对服务链条扩展有限。
物联网的最大价值将体现在数据采集分析上。传统硬件厂商的思路需要转换,硬的定价可以稍微低一点,目的是让更多的用户购买使用产品,才能为后续的内容服务带来潜在消费者,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NBD:QQ物联在硬件端多选择接入扶植中小厂商,出于哪些考虑?
毛华:QQ物联是对外完全开放的智能硬件平台,对企业规模我们没有作任何限制,也没有引导企业规模大小。从实际接入情况来看,应该说70%接入的是中小企业。
我们不在乎团队大小,任何领域都欢迎合作,但研发能力要强,要有创造力。比如,摄像头企业具备音视频的传输能力,但作为硬件厂商没有能力去搭建服务器,所以QQ物联将音视频通道提供给设备厂商。又比如,家里门开了,通过摄像头报警到QQ上,同时摄像头会捕捉画面。其实,很多硬件厂商没有深度挖掘设备的更多功能和能力。
物联网重在数据分析
NBD:有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和家电厂商都在造自己的生态圈,留给初创企业的空间不大,您怎么看?
毛华: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小厂商转变思路也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比如,接到我们平台上面的设备已经不再是固有的设备,能力是有扩展的。普通摄像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安防设备,但如果接到QQ物联的设备,会展开很多的能力,比如人脸识别。
如果中小硬件厂商能往服务领域做更多的拓展,他们也可以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发展空间还有很大提升。
NBD:您刚才提到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分析价值很大,未来QQ物联有没有数据采集分析和后续服务的计划?
毛华:物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数据,针对数据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通过后续的措施去适应新的变化,这是数据分析最最重要的地方。硬件厂商在生产这些硬件的时候也希望自己拿到数据,但这些数据归属用户,涉及用户隐私。平台方的数据到底提供给谁,应该让用户自己去做决定。
腾讯除了有腾讯云、云存储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数据分析。未来,设备的数据加进来会更加丰富,用户的数据跟设备的数据结合起来会更有意思,可以自我学习,进行自动识别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