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两会后,“互联网+”成为朝野上下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涂料行业圈子也显得骚动不安。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涂料行业似乎又走到了一个风口上。然而,在内外交困之中,涂料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似乎不再是发展问题,而成了生死问题。
面对机遇和挑战,在一片焦躁情绪中我们此时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新常态”条件下的涂料行业面临着哪些日新月异的新环境,在实践中又遇到了哪些发展问题和困境,风云激荡之中又将会涌现哪些新的商机,而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谋篇布局、筹划未来。
一、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1、房地产呈持续下滑态势
随着宏观经济的放缓,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十多年的繁荣后,已经开始面临拐点式的下滑,进入后地产时代。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同比大幅下滑14%,保持两位数负增长格局。与此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全面下跌,而房地产库存仍在节节攀高。对此,政府相继出台各种刺激手段,但是短期内难以使楼市出现类似2009年后的大幅回升情况。因此,与之唇齿相依的涂料产业也就显得步履艰难。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楼市整体虽然呈下滑态势,但其市场结构却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排名前十的大型房企均仍在持续增长,而中小房企的日子却无比难过。鉴于2014年房地产的两极分化就是涂料行业在2015年的预演,所以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涂料企业可能情况会好些,而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或者是中低档牌子,诸如产品没特色、没影响力、营销不创新的品牌或将继续走下坡路。
2、产能过剩
2002-2013年,伴随房地产和地方基建的狂飙突进,中国进入一个明显的产能扩张周期。然而,当房地产下行和地方举债被约束时,产能开启了去化周期。目前,涂料产业在一路高歌猛进跨越百亿产能之后,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挑战。据全国产能调查数据显示,至2014年岁末,国内生产线已达到3500多条,总产能140亿平方米,而实质产量却只有100亿平方米左右。但是,与产能的高唱凯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库存去化速度的不容乐观。因此,涂料行业简单的产能扩张、转移发展模式亟需调整,以适应宏观经济的“新常态”。
3、法律“紧箍咒”
今年两会前夕,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在微信朋友圈中广为传播,将雾霾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环保开始引起全民空前的关注。2014年,各地产区开启了极为严厉的环保整治,使涂企的环保危机空前严峻,一些企业由于无力升级改造环保设备而不得不关门歇业。
2015年1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自此,环保底线将成为涂料行业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企业也将不得不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配合,乃至现在的积极投入。与此同时,新环境下劳动部门对企业劳动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对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保护力度空前。此外,之前多地企业钻法律空子能享受一些灰色的政策红利,但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强力推进,透明公开和依法纳税无疑将增加企业的负担。
二、跨界整合,颠覆不断
新一轮产业革命拉开大幕,互联网将深度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
而由于信息互动的模式已发生改变,工厂由集中生产将向网络协同生产转变。信息技术使不同环节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全球分散化生产。于是,企业生产可以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导致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这也意味着就涂料行业来讲,谁都可能成为跨界整合者。
现在是技术和资本的联姻成就了一个“打劫”的时代,行业与行业之间的高墙正在被夷为平地,一切都在跨界和颠覆。所以说,前车之鉴,那些转身慢的大企业,哪怕他们是航空母舰,品牌再硬,资本再牛,恐怕也会难逃劫数,何况那些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套用凯文•凯利的一句话:即将消灭你的那个人,迄今还没有出现在你的敌人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