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近日在自媒体平台发表了题为《OLED和激光电视 到底谁代表了电视的未来》的文章,以下是文章的具体内容。
12月9日,海信在北京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影院电视。
媒体是这样报道的:一直以来,海信被视为ULED电视的倡导者,关于业界对彩电业ULED和OLED阵营的划分,刘洪新表态,海信更愿意将彩电划分为LED和激光电视两个阵营。他还说,“海信从没有排斥OLED,只是暂时不会去推技术与质量上还不成熟的产品。或许三到五年后,只要时机成熟、消费者喜欢,海信就会全力推进OLED。”
在全球主流彩电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发力OLED电视的时候,海信剑走偏锋力推激光电视,令外界诧异不已。假如海信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全世界的主流电视企业的选择都错了。你觉得这个可能性大吗?
彩电行业普遍认为,激光电视属于小众产品,不可能像液晶电视、OLED电视那样大规模进入消费者家庭。
“激光电视和常见的投影仪到底什么区别?”
对于大家普遍存在的疑问,技术专家是这样解释的:普通投影仪要挂很远,激光电视可以放在电视柜上。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二者差别不大。从媒体报道来看,海信也承认这一点。
正因为和投影仪差别不大,激光电视应用场景受到较大局限,必须在昏暗环境下观看,如果你想取得较好的观看效果,你看电视时还得拉上窗帘——显然,这不符合大多数人看电视的习惯。
该专家说,“分辨率偏低,色彩不纯正,观看环境受限,是激光电视三大死穴”, 他举了一个例子:激光电视分辨率是1080P,而高端液晶电视已经做到4K超高清。
有人是这样评价激光电视的:如果激光电视代表了电视的未来,投影仪10年前就应该进入消费者的客厅。
这一结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十几年过去了,投影仪依然没能走出会议室这个相对小众的应用场景。
“为什么海信坚持拒绝进入OLED领域?”对于媒体普遍存在的疑问,海信是这么解释的,“海信从没有排斥OLED,只是我们不愿去推技术和质量还不成熟的产品,或许三到五年之后,只要消费者喜欢,海信也会全力推广OLED。”
这是海信官方对OLED的表态。我们来分析看这句话的逻辑错误。
首先,从媒体公开报道看,全世界主流彩电企业仅有海信一家主推激光电视,这意味着激光电视要想成为主流电视产品十分困难。10年前,全球彩电老大松下也是这么推广等离子的,等离子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不幸的是,伴随着等离子走向死亡的,是松下从全球彩电老大位置的跌落。今天,松下已经被挤出全球彩电前6名之外。
其次,一个不愿意参与OLED市场培育的企业,三至五年之后,市场怎么可能还有它的位置?难道让全球的主流彩电企业坐等海信幡然醒悟吗?
今年以来,全球主流彩电企业如LG、三星、创维、松下均已大规模、高强度挺进OLED领域,尤其三星,还曾一度对OLED摇摆不定。强势企业集体发力,势必大大提速OLED时代的到来。你可以想象一下三至五年之后全球彩电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直白地讲,这正是我担心一旦OLED时代到来海信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原因,从目前媒体报道看,全球主流彩电企业仅海信对OLED持对抗态度。
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起:为什么海信对激光电视如此情有独钟?一位同行企业人士一语道破天机:海信2007年纪进入激光电视领域,8年来在激光电视上投入甚多,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原来如此!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液晶已经成为主流,销量远远超过等离子,松下坚定地认为等离子代表了彩电发展方向,其实是因为在等离子上投入过大导致企业无法转身。
海信拒绝OLED的理由之一是“产品不成熟”。我询问了电视技术方面的专家,他认为,就成熟度而言,今天的激光电视尚不及OLED。他说:如果说今天的OLED产品成熟度相当于2011年的液晶,则激光电视产品成熟度和2009年时候的液晶差不多。
平心而论,海信做激光电视本身无可厚非,中国也有其他彩电企业推出相关产品,但大家都把激光电视作为“补充性”产品来定位,把宝全部押在激光电视上,仅有海信一家。
既然激光电视只能作为大屏幕电视的补充,当然只能当电视产品的配角,属于开胃小吃,当大餐、正餐吃当然不行。
事实上,随着壁纸电视(即超大屏幕OLED电视)时代的到来,真要做大屏幕、超大屏幕电视,也轮不到激光电视。
“我们认为未来的电视是LED和激光电视两个阵营”,意味着海信将激光电视置于和OLED“你死我活”的位置上,在全球彩电企业风起云涌推广OLED背景之下看,海信的做法显得那么另类、格格不入。这种自断后路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短见,将自己置于“自断后路”的位置上,一旦OLED时代快速到来,则海信想转身都难以自圆其说。
有趣的是,前不久业内曾传出海信将于明年下半年推出OLED电视的消息,而今又传出海信誓将激光电视进行到底的消息,可见其彩电战略已陷入思维错乱,折射出海信企业内部对到底该做什么有激烈的争论。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大彩电企业之一,我祝福海信不会成为中国的“松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