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竞争激烈,传统租卖模式难以为继
家居 卖场“跨界”求生存
此前曾有报道称,我国 家居 卖场总面积已经超过4000万平方米,其中约50%的卖场属于过剩。综合体过剩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延伸到了 家居 建材行业,而由过剩造成的近身搏杀现象在“ 家居 建材第一街”锡沪路上尤为明显。
综观锡沪路沿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材 家居 囊括东鹏国际建材、华夏 家居 港、月星 家居 等高档建材 家居 企业;也有好艺家、锡沪名品城、佳润建陶城、华东装饰城、 家居 乐等中档 家居 建材连锁企业支撑,还有不少小型装饰公司等也都团聚在这里,消化了无锡超6成的 家装 消费,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锡沪路上一家专业 家居 卖场的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大量的资金涌向 家居 卖场,卖场数量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也越发激烈,“仅仅锡沪路上,大大小小的卖场加起来就有十几个。”但是定位模糊,商品同质化,以及地段差异等各种不同的因素也让锡城的这些 家居 卖场的经营状况大不相同。
比如嘉饰茂居家生活广场,在招商宣传上,嘉饰茂号称将打造5万平方米 家居 软装购物广场,是无锡首座 家居 软装主题shoppingmall,而事实上,时至今日在锡沪路占据了黄金位置的嘉饰茂居家广场人气依然惨淡。与嘉饰茂相隔一条街的盛飞一品建材馆在2011年开业后,也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火热,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根本不知道盛飞一品是卖什么的,更别说地址在哪里了。
销售不旺再遇上卖场饱和, 家居 卖场不迈出转型的步子将难逃劫数。本质上讲,传统 家居 卖场走的是“商业地产”模式。对于 家居 卖场而言,单纯考虑“把场地租出去”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在以 家居 经营为主业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客流资源,将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业态融合起来创造价值,似乎比单纯地打折促销吸引人来买家具聪明得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 家居 卖场行业跨界转型持有不同观点。锡沪路上一家大型卖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会考虑引入跨界业态。在他看来,卖场转型要考虑周边环境的配套,引入其他业态存在一定风险。
“部分商场为提高收益及客流量,引进不同的业态,看似人流提升,其实已失去 家居 卖场本质。”在他看来,专业的卖场还是要做专业的事,只有专业的卖场才能提供消费者行业领先的高性价比家具。
>>>链接
位于锡山的宜家 家居 虽然在地段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人气一直非常旺,在周六周日,更是能用人潮汹涌来形容,除了宜家低廉的价格,宜家的餐饮服务、儿童乐园是吸引顾客的一大优势。
事实上在2002年之前,宜家餐厅的全球营业额就接近了20亿美元,作为全球餐饮领秀的麦当劳,直到2005年末,总销售额才首次超过200亿美元。
以餐饮带动 家居 卖场人气,并使之成为吸引商场外潜在顾客的手段,一直被视为宜家独具的创新销售理念。在宜家大卖场,通常排队最长的并不是 家居 厅,而是餐厅和瑞典食品屋。据宜家公司统计,宜家餐厅的每日消费人次大约是商场的1.5倍。
早在宜家创立之初,就信奉“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初期的小茶座逐渐发展成为一进门就可以看到的餐厅。宜家餐厅不仅为宜家贡献了一定比重的营业额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宜家作为商业形态的整体吸引力和人气指数,增加了顾客滞留时间。对商业业态而言,这就是效益。
业内人士分析说,在无锡众多的 家居 卖场中,除了月星 家居 、第六空间等这些以专售家具软装为主的卖场,其余的大部分卖场经营的建材产品,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陈列,甚至到楼层的分布,都出现不少相似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更愿意信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老牌 家居 卖场。而其余的 家居 卖场为了吸引人气,取得业绩,也三不五时地会推出促销,打折,返现等活动,希望能够利用价格优势将消费者聚集过来,事实上,这些 家居 卖场由于类型和商品的同质化,要想光靠活动来拉动人气,是远远不能抵挡竞争的,宜家在锡城的热捧也很好地说明了, 家居 卖场应及早明确定位,尽量避免产品同质化,这样才能避免危机,取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