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肇庆、清远、恩平四大陶瓷产区停窑调查
最高停窑率超50%,11月停窑面积或将进一步扩大
纵然一直说全国各地的建陶产区不断崛起并壮大,部分新兴产区的发展甚至改变了“三山一海夹两江”的格局,但依然无法撼动广东的霸主地位。至2014年底,广东肇庆、佛山、清远、江门(以恩平为主)日产能均破百万,入围全国建陶产区前10强。
事实上,广东的霸主地位不仅仅表现在产能规模上,它也是全国陶瓷砖产品风向及市场的主导力量,广东陶企的生存状况几乎等同于行业的晴雨表,其一举一动都吸引着整个陶瓷行业的关注。
尤其是进入2015年后,行业形势低迷不振,陶企停产倒闭的消息更是频频传出,广东产区亦有不少企业深陷其中。究竟现状如何?“金九银十”之后,生产情况是否有所好转?作为广东的四大建陶产区,佛山、肇庆、清远、恩平现状如何?且看下文。
佛山市三水、高明、南海西樵
停线现象普遍,大部分抛光砖线及坯体窑停产
记者在佛山三水区调查获悉,三水目前共有16家陶企,经多方证实,企业普遍停窑1~2条,多的停窑数量达9条,有个别企业已全部停产。“整个产区保守估计,停窑数量已超过20条。”当地一位要求匿名的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部分企业开年来就一直开工不足,也有企业目前仅开一条生产线维持正常运转,当然也有个别陶企生产线全部处于运转状态。
据介绍,三水产区大面积停窑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的,谈及停窑原因,企业称,主要是市场与库存压力,“当前三水企业对环保都很重视,政府也对此提出了较高标准和要求,所以企业的环保压力不小。”
记者从某大型色釉料企业广东区销售负责人处获悉,目前佛山南海区的西樵镇和高明区两地的陶企超过30%的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而两地的建陶生产线约100条。据调查了解,大部分陶企或多或少存在停窑情况,个别陶企停窑数量达10多条。究其原因,市场销售不佳、库存积压严重是陶企停产的共同“病症”。此外,位于高明区更合镇小洞工业园内的豪帮陶瓷工厂在7月中旬停产后至今未有复产迹象。
据了解,南海与高明两区停窑的生产线以抛光砖线居多。“生产砖坯的坯体窑也基本停产了。”据该色釉料企业销售人员了解,佛山地区的私抛厂今年销售压力重重,受市场销售和环保原因影响,佛山部分抛光线正在或打算往外地搬迁。此外,虽然十月份的瓷砖销售有所起色,销量增加,但“杀价”仍非常严重,有陶企老板和销售负责人表示,佛山的抛釉砖几无利可图,在成本线附近徘徊。
但也有小部分陶企仍在全线生产。蒙娜丽莎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蒙娜丽莎十几条生产线一直正常运转,销售稳定,其中薄板工程量的销售表现不俗。新粤丰建材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其工厂全部生产线运转的情况非常好。
肇庆市永安、金利、白土
生产线停产率达4成,产品丰富创新力强企业产销相对平稳
肇庆市永安镇、金利镇、白土镇(含回龙镇)三大陶瓷园区,拥有建陶企业38家,生产线173条,停线数量达到了60条以上,甚至有3家企业完全停产或被收购(其中6家企业22条线,暂时没有掌握准确停产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最少停6条线以上,若以此数据估算,三镇生产线停产达到66条以上,停线率达38%以上)。
2015年全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销售“危机”,当前包括广东在内的许多企业在销售困境之下,选择减产或停产的方式度过危机。尤其是在肇庆产区,许多企业仍是以砖坯生产为主,没有自主品牌,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即使销售稳定产品的附加值也相对较低,对当前日益上涨的运营成本难以消化,在当前市场环境之下,停产倒闭更是不断出现。而产销形势良好的企业,往往产品品类较为齐全,品质也较为稳定。
▲ 肇庆某陶瓷工业园内,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
“虽然微晶石近年来逐渐没落,抛光砖零售渠道也被全抛釉产品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但超白抛光砖、二次烧厚微晶等产品仍是市场销售的亮点产品。”广东郭氏企业名嘉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兴表示,市场下行大众化产品当然销售艰难,但有特色的产品受市场环境影响是最小的,销售也是最为稳定的,这说明只要有优秀的产品,企业就能保持稳定的产销势头。
“传统产品回归本色或许会成为产品延续生命力的方法之一。”郭志兴认为,抛光砖经历20多年的发展,公知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这也使得该产品成为了瓷砖企业的标配产品,鲜有企业将其作为核心产品,原因之一就在于该产品技术成熟并成为了标配产品。几乎所有企业都将降低生产成本,以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继续往这方面走下去显然已经陷入了死胡同,未来该产品的趋势之一一定是回归本色,将产品做到加厚加白;而对微晶石来说,原本高端的产品,由于全行业都在共同推广,竞争的加剧使得该产品陷入了一次烧、降成本、降定位、降售价、上墙与下地同时使用境地。在这种操作局面之下,微晶石劣势尽显,在终端毫无悬念地“掉下神坛”,微晶石作为瓷砖领域视觉效果最好的产品,其实就应当坚持高端定位、二次烧、做厚微晶、多上墙少下地或者下地需要精心打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二次烧可以使产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但这也将提升产品生产成本,要求该产品必须坚持高端定位,回归产品原有本色。